“红砖白石双坡曲,出砖入石燕尾脊。”埭美古村位于福建漳州龙海市,四面绕水,古榕遍地,飞檐翘脊,古厝成群,闽南语把房屋称“厝”,因而这里也是“闽南红砖屋建筑群”的典范,其古民居建筑群为漳州现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在这里,你可以放慢脚步,静静探访安宁祥和的古村,倾听着古厝的声音,感受着水乡的韵味,仿佛走进一片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源。
绿水绕村玉带环社
青山悠悠,碧水粼粼,弯弯曲曲的河道环绕,高高翘起的燕尾屋脊……埭美古村是一处隐藏在时光深处的桃源。从漳州到埭美村走沈海高速公路也就30多公里,在漳州港出口驶出后不到2公里就到了,虽然就在高速公路旁,但这里却好似一处被世人遗忘的秘境。“红砖瓦,灰白墙,燕儿尾,绕城水。”只见一条内河如玉带般紧绕村庄,水道有二三十米宽,整片古村恰似漂浮在河面之上,四周鸡笼山、大帽山与峨山环抱,形成绿水绕村,玉带环社的绝美景观。最为独特的是,房屋都是红色的屋顶,排列得整齐规则,就像是经过周密的排兵布阵一般,其间道路横平竖直,宛若一个军棋的棋盘,不得不让人感叹古人构筑村落的精妙。走近了观看,水田阡陌纵横,最外侧的民居都是临水而建,出门就是河流,人们稍微走几步,就可以坐在河边淘洗衣服。
“埭”字在《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解释为“堵水的土坝”。听村民们说,村名原本叫做“埭尾”,现在村里的门牌号依旧有写着“埭尾社”“地尾社”的,闽南音的“尾”同“美”同,逐渐演变为了现在的名称“埭美”。据村中记载,埭美始建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至今已有570余年的历史。村落由族人统一规划,统一建筑,全村近300座建筑布局合理,整齐有序,几百年来村民们恪守祖训,没有更改过整个村落的建筑格局,也才使得“埭美古厝”名扬一方。
新旧有序均衡妥帖
进入埭美村中,映入眼帘的是整齐划一的闽南古厝,让人仿佛置身迷宫一般。一大片红砖厝上,齐崭崭的燕尾脊如利剑一样直指天空,非常震撼。在广大的闽南乡村,这样的红砖厝随处可见,可基本是稀稀落落的一座两座,哪里有埭美村这样大气集中的古厝群。
“有埭美的厝无埭美的富,有埭美的富无埭美的厝。”这句当地百姓中流传的俗语说的是埭美当年富甲一方的辉煌。276座古厝,新旧有序,厚重庄丽,构造精巧,装饰独特,大小一致,风格相同,呈轴对称排列。前后左右又衔接有序,全部为硬山顶砖木建构,屋顶曲线燕尾脊,是典型的闽系红砖建筑风格。其中,49座明清时代的古厝一律向北,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227座古厝一律向南,均为典型闽南四合院。特别是那49座明清时期的古代建筑,傍水而建,整齐划一,红瓦石墙,主屋两边的墙呈马鞍形,墙头用朱笔描花画鸟,精雕细琢中藏满了繁华往事。建筑体系为“九宫建筑”,即前排横向建造9座古厝,后排再对准前排依次向后建造,古厝旁边还附带着纵向排列的三排“护厝”。根据历史记载,“九宫建筑”体系是要有显赫官家背景的家族才能建造,可见,当时埭美的家族是多么的显耀辉煌。
后建造的227座古厝,每家都是两个耳房左右相对,拱卫着中间的正厅,正厅的两侧角落又各有一个小房间,整个房屋成一个半封闭格局,好似一个“山”字中间少了一竖。中间的正厅屋檐最高,其次为左右角落的房间,屋檐最低的是左右的耳房。古色古香的木门,满载岁月的味道,窗上挂着竹帘,外墙上绘象征吉祥的图案,还写有一首好词,诉说着屋主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埭美村古厝群的对称美,不仅庄重大气,而且平衡和谐,既体现出天地万物的秩序感,也寄托着对圆满美好的祝愿和期许……
Tips:
交通:公交车:漳州出发可到龙海汽车总站搭东园公交车前往。厦门方向可在厦门码头坐快艇到漳州港,从漳州港再搭公交车到东园。
住宿:埭美村可入住民宿,体验住在闽南四合院的感觉。
美食:石磨锅边糊、麻糍、蚵仔煎、蚵仔面线、五香卷、土鸡、土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