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昙立于千年古寺潭柘寺旁阳坡元村的旧址之上,自东向西和缓地在向阳的高地铺展开来。北京人常说先有潭柘寺,再有北京城,在城市故事的源头构建生活美学的空间,守住京西自然朴质的底蕴气脉,并赋予其更为广阔的国际化审美视野与生活志趣的初心和希冀,悉昙很明确自己的定位:北京高品质山居生活的引领者。
我常想起蒋勋先生所说:“人这一生,要认真地看一座山。”童年时在南方的生活里,总有青山环绕,我也习惯了老家屋前院后的山静云闲、鸟啼花放。以至于山中四季轮转带来的不同花香,也成了我如今对于时节变化最为敏感的记忆。
往后在北京居住的时日,我就会时常憧憬短暂的山居生活。北京西郊的古村和山林有其独特的传统和脉络,对看惯了南方秀美山水的我而言,要在北京苍劲雄浑的山石间寻找生活的美学和舒适,其实并非易事。悉昙,我早已耳闻,作为中国华北地区唯一的罗莱夏朵酒店,从开业时偶见大堂火塘的眼前一亮,到山洪后的修缮重生,它的名字常在我耳边被提及,在内心一直觉得和它是有些许缘分在的。
建筑遗址上的新生
驶入酒店园区,大门打开的瞬间,山峦、松柏、天光云影豁然出现在眼前的高坡之下,就如同我推开了一座私人宅邸的门时,在会客厅会最先看到的那幅山水画卷。当我带着对于山中豪华酒店和生活方式的审视来到悉昙,这一秒的不期而遇几乎已符合我对它全部的预判。在山中居住,山的景色本就是重要的元素,它就像交响乐的第一节乐章,影响着我对它最初的感情。
暖阳中,山中静谧,偶有工作人员路过的轻声问候。漫步其间,几乎是一步一景,光影斑驳中更添几分避世的意境。古村落的遗迹被妥善保存在酒店园区,和谐地融入到悉昙新的空间设计中,如不特意告知,一时难以辨别古今之别。从大堂前往房间的途中,随着山势高差的变化,也有在山石间见历史的独特体验。
穿过酒店内的天仙宫券门,在一处三面围合的院落中,居于其间的是闲坐堂,在午后的阳光中,禅房内光影斑驳,透过窗帘可见院中的巨石,无声之中便可领会其意蕴。禅房的台阶之下,右侧是茶室,左侧是咖啡馆。稍稍走出茶室,可见一片三角状的户外空地,于此可见围绕悉昙的群山和山谷。虽然在冬日并未见到春夏该有的青绿与白云,但茶室和咖啡馆的名字已满足了我对它的预判,“半是青山半白云”,两者分别取名“半是青山茶室”和“半白云咖啡馆”。
正对着天仙宫遗址,穿过街券门,在酒店古韵的环境中,会豁然出现一座充满后现代主义风格的建筑。这是由李道德设计的无界,通过旋转楼梯而上,便是酒店的泳池。往前稍走几步,无界背后呈现半圆形,微微从地面隆起,好像在地底有一股巨大的能量,正不断地突破传统灰瓦,只待破土的那一刻。这或许就是悉昙对这片土地的期许,不因传统所困,虽生于厚重的历史,但眼前是现在,也是未来。
山峦窗外的山水画卷
悉昙所在的山脉被人称为九龙山,形如U字形,正对紫禁城,山下是一片开阔的谷地,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景观,成了住客欣赏四季变换的绝佳之地。不同于江南山景一年四季的灵动与秀气,冬季的北方山景萧肃凛冽,看上去更有一份沉静。或许也是因为山景太美,所以悉昙的建筑设计中有着大量的开窗,有的可达一墙之宽。开窗的边缘便是画框,坐在屋内,眼前就是一幅随时在光影变换的绘画。由于山群坐东向西,所以从清晨到日落,我在屋内都能见到阳光洒在青山间。松柏和青山间,金光勾勒着白日对夜晚的低语……
Tips:
1.悉昙酒店和北京最古老的寺庙潭柘寺相邻,酒店也会提供免费的寺庙门票,入住期间如时间充裕可以顺道游玩。
2.悉昙距离北京城区一个半小时左右的车程,因酒店位于深山中,园区与外界较为隔离,建议自驾前往。
3.酒店内目前除了新荣记的高端线-荣府宴外,新开了一家以巴斯克烧烤为主题的西餐厅,作为午餐选择非常好,晚餐还是很建议体验一次荣府宴的品尝菜单,每个季节都不一样。
4.北京山林在不同时节景色差异较大,如想要更好地体验山中的阳光和宁静,建议春末和夏季入住。
5.酒店位于山中,出入房间会随着山势高低有攀登石阶的需要,出于安全考虑,酒店目前不接受12岁以下的儿童入住。
6.酒店内的咖啡馆虽然小巧,但是选用的咖啡豆非常棒,很推荐点手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