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书画合璧 竹叶成章
作者:文·图/ 北京市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发布时间:2025-04-23 14:11



竹叶书,是以竹叶为笔画组合而成的一种字体,似画非画,画中藏字。据传,这种书画合璧的艺术创作始于三国时期的名将关羽,因此又被称作关公书2022年,竹叶书入选北京市东城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竹叶书的起源故事

三国时期的人物中,关羽是非常著名的一位,留下了诸如人在曹营心在汉”“过五关斩六将等广为人知的典故。据传,关羽曾赠予过曹操一幅画作,画中竹叶的排列巧妙地构成了二十个汉字,仔细辨认后发现是一首五言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关羽以此诗表达了对刘备的忠诚和对曹操的感激。后来,有人将这首诗刻在石碑上,使之流传至今。其中,较为著名的有位于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内白帝庙西碑林的《竹叶诗碑》,陕西省西安碑林博物馆内的《关帝诗竹碑》,以及河南省洛阳市关林中的《关帝诗竹》等。尽管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存疑,且相关碑刻多出现于明清时期,但它们无疑都在向世人展示着竹叶书这一将绘画与书法艺术完美结合的独特艺术形式。



经后世学者的深入考证,以这些碑刻为代表的竹叶书艺术,其起源大致可追溯至明代。在这一时期,竹叶书艺术开始逐渐兴起,并衍生出了多种画本、木刻板和石刻作品。直至今日,仍有许多竹叶书作品流传于世,例如福建省漳州市白礁慈济宫门廊上的对联,以及清代书法家王嘉谟、孙秀枝等人的作品。王嘉谟的《竹叶书七言联》,还曾在2021年的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成交易手,显示出竹叶书艺术的珍贵和独特魅力。如今,竹叶书艺术在各地广泛流传,众多书画家致力于传承和研习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让它能够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他们在竹叶书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使得竹叶书艺术在当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让人们得以领略到这一古老艺术的独特韵味和深厚内涵。



竹叶书的艺术特点

竹叶书的流传范围与民间信仰的影响力密切相关,在我国的山西、河南、山东、河北,以及江浙、京津、陕西等地,都可以看到竹叶书体的各类作品。自竹叶书问世以来,便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竞相书写、模仿,它还常被文人用作文字游戏,历经朝代更迭,一直传承至今。随着时间的推移,竹叶书还逐渐传播到了海外,在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竹叶书也受到了当地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竹叶书在继承传统书法精髓的同时,与绘画艺术巧妙融合,形成了和谐统一的艺术表现形式。其艺术风格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竹叶字体的书法作品,这类作品以竹叶形状的笔画进行书写和组合,每一个横、竖、撇、捺等笔画,都以竹叶的形态进行呈现;另一类则是以竹叶字为基底,融入画面构图,结合而成的竹叶画,作品中蕴含着似画非画,画中藏字的独特艺术效果。书法家们认为,竹子的坚韧和清雅正是书法艺术所追求的境界。因此,竹叶书不仅是一种书法艺术,更是一种心灵的修炼。



在现代社会,竹叶书也得到了新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书法家们开始利用数字技术将竹叶书的精髓融入现代设计中。无论是网页设计、广告创意还是产品包装,竹叶书的元素都为现代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一些书法教育机构也将竹叶书纳入教学课程,让更多年轻人有机会接触和学习这一传统艺术。此外,随着文化交流的不断深入,竹叶书也逐渐被更多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所了解和喜爱,成为一种跨越国界的文化符号。通过各种国际艺术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竹叶书的魅力得以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成为连接不同文化的一座桥梁……

 


Tips:

北京市东城区文化馆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东大街111

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1:3014:00-17:30

电话:010-64015552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