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中国印刷博物馆 中华文明传播的古老印记
作者:文·图 / 王小米
发布时间:2025-04-23 15:07



中国印刷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印刷专业博物馆。馆内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设有古代印刷展厅、世界近现代印刷展厅、印刷设备馆等与印刷相关的各类展览内容,全面介绍了我国千年印刷史。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它如同地球上古老的山峰与海洋,在时间的流淌中变换着形态与样貌。自殷商后期出现殷墟文字开始,中华汉字至今已有4000年历史,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历史文献与古代文明可以通过更高效、准确的方式记录与保存下来。今天我们就跟随中国印刷博物馆,从古老的汉字中探寻历史的踪迹,看华夏儿女如何用横、竖、撇、捺,记录下泱泱大国的悠悠历史。 



印刷发明的先决条件

印刷术是中国四大发明之一,也是因为有了印刷术,中华文明才可以被系统地记录和流传下来。中国印刷博物馆位于北京大兴区,坐落于北京印刷学院园区的东南角。整个建筑方方正正的,就像是一枚印章,最上方写着中国印刷博物馆几个大字。在建筑的外墙上,着一幅铜板浮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虽然内容看得并不是很清楚,但从雕刻的肌理中也不难看出它是印刷发明初期的作品。进入中国印刷博物馆的大门,便被眼前的一幕震惊住了:一墙的汉字在一个个方格之中整齐排列,从地板一直延伸至屋顶,文化底蕴如排山倒海的气势扑面而来,不得不说,汉字的美感在此时彰显得淋漓尽致。在文字墙前面是一件圆形转轮形状的装置,远远看上去像八卦一般将圆形平均分割成不同的区域。它是什么?这个问题在入口处并没有找到答案,但既然放置在门口,必定在展厅中能揭晓它的真面目



转过身去,从左侧通道进入一层的展厅。墙上记录与印刷相关的大事记,商朝开始甲骨文的盛行是文明产生的重要标志。汉字是世界上流传最久、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一层展厅名为《印出东方》,主要介绍了印刷术在中国发展的历史,从一开始的甲骨文到现在的汉字,文字书写的便捷性,也是印刷术产生的重要条件。早期的文字载体并不是纸张,而是一些兽骨、陶器、竹木等介质,这一部分的展品中,以早期刻有文字或图腾的陶器、甲骨、竹简等为主。当时文书的记录相当不方便,不仅费时费力,也无法轻易地传阅,这便是阻碍文化与信息传播的一大屏障。如何让信息的载体更加便于传播和保存呢?随着这一思考,我来到了展厅的第二单元《造纸术——印刷术的先决条件》部分。公元105年,蔡伦发明工艺完整的造纸术,从此,纸便成为了最佳的文字载体。这个区域中可以看到,造纸过程中从树皮到制作成纸张的形态变化,还能通过简洁易懂的图画展示,了解到造纸术的原理。除了一些古代纸张的展品,这里还有文房四宝、莫高窟出土的佛经手抄本(复制品)等与文字相关的延展内容,它让我们了解到在印刷术发明之前,我国古人是如何将信息保存下来的。



印刷文明的东方传奇

接下来的第三单元,印刷术终于登场。雕版印刷术开创了信息复制的先河,它起源于隋唐之际,极大程度地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其中一个展柜中,纸张上印满了一个个佛像,佛教徒们开始用于印刷佛教典籍和佛像。



中国印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南宋晚期杭州精刻本《春秋经传》,是反映春秋时期鲁国历史的史书,因为是海内外孤本,所以弥足珍贵。书上的字大小一致、刻工精美,如此漂亮的楷体,如同打印的一般,这哪里像是古人手工制作?可见,雕刻技艺在宋代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宋版书刻印精良、纸墨上乘且存世稀少,素有一页宋版一两金之说。除了记录历史,民间也会用雕版印刷技术制作年历、字帖等生活文化用品。其中一个展品可以隐约看到纸上有只小兔子,上面写着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几个字,兔子拿着一根针,旁边写着认门前白兔儿为记,这莫非就是最早的广告招牌?兔子就是当时铺子的商标了吧……



Tips:

地址: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兴华北路25

时间:周二至周日9:00-17:00

电话:010-81282770

备注:在微信公众号中国印刷博物馆预约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