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自驾3小时,来到浙江台州过周末。穿过一个又一个隧道,触目是连绵的山峦,近处的山葱郁,远处的隐没在云雾里,如同水墨画一般。这就是台州,这座以“山魂海魄”著称的城市。
我们的行程横跨三市,走过形态各异的石头:北边是唐代诗人所推崇的天台山,山泉潺潺,古刹清幽;中间的临海市,明清长城如巨龙盘踞,被誉为“江南八达岭”;南边温岭市的长屿硐天是古人采石留下的奇诡遗迹,刀凿斧劈的痕迹清晰可见。台州的石,或成巍峨群山,或筑雄伟城墙,或凿幽深洞穴,它们承载着丰富的故事,等待世人探索。
攀天台山 翠嶂上的行吟理想
自晋代起,天台山便是文人墨客的理想之地,著名的 “浙东唐诗之路”,其终点便是浙江天台山。清晨,众多唐朝文人魂牵梦萦的“诗与远方”出现在我们眼前:翠嶂中点缀着红杉,李白的雕像站在山脚下,面朝远方,飞扬高举,雕像旁写着他激昂的诗句:“龙楼凤阙不肯住,飞腾直欲天台去。”这位青莲居士“一生好入名山游”,从他仗剑远游时,就已把“东涉溟海”列为他的目的地,天宝年间,报国襟怀难以施展,三千里外的天台和琼台双阙,再次成为了他心中的神往之地。
抬头仰望,天台山大瀑布从山顶蜿蜒而下,如同一条银色的巨龙扑面而来。早在东晋时期,孙绰在《天台山赋》中就曾写道:“赤城霞起而建标,瀑布飞流以界道。”寄托了他对这片山水的无限向往。此赋广泛传播,成为了历代文人墨客争相前来的原因之一,王羲之、李白、陆游、徐霞客等文人纷纷慕名前来探访。瀑布分为几个层次,水流从高处倾斜下来,先是急速而有力地拍打岩石,接着在中段变得温柔,最终汇入下方的湖泊。水花四溅,如同细密的珍珠雨。
从瀑布旁拾级而上,水流冲击着花岗岩,空气中弥漫着水雾,清新湿润,绿松映衬着如雪般洁白的水流。远离尘世喧嚣,深吸一口大自然中的负氧离子,顿觉神清气爽。沿途,景区精心标注了古人留下的吟咏,每一步不仅是通向山顶的阶梯,更是文化的积淀。这里有宋代天台知县丁大荣题“习养之瀑”,观瀑感悟到“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性,也有明代天台知县题“隐吏”,寄托地方小吏的心愿。继续攀登,站在高处,眼前是八大山人所写的“空山飞瀑”。俯瞰下去,高悬的瀑布临空而下,自由洒脱的水流在空中尽情奔腾。一路走来,胸怀开阔,神秀的山水让我与古人心灵相通,仿佛在共饮这份宁静与美好。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天台山的魅力不仅在于山水之美,更在于它所承载的文化与历史,一代代人的故事为山石注入了灵魂,沉淀出耐人寻味的厚度。
沿着另一侧的琼台仙谷缓步下山,石壁上镌刻着李白的诗句:“青衣约我游琼台,琪木花芳九叶开。”诗句的意境令人心驰神往,而“琼台仙谷”这个名字,也似乎带有一缕悠远的仙气。这里山峦峥嵘,峡谷两侧山壁挺拔,仿佛与天斗雄,山崖上刻着“琼台仙谷”四个大字,遒劲而洒脱。奇峰怪石上丛叠着无穷的碧草和绿叶,毛茸茸的,溪水自石缝间穿流而过,水花四溅,如同自然的乐章。这天,我们更是幸运,在氤氲的水汽间看到了美丽的彩虹。
走到山脚,八仙湖映入眼帘。湖水碧绿清澈,在阳光下如镜般闪烁,水浅处沙石可见,仿佛一层薄薄的金色地毯铺在水下。这里有着动人的“仙翁采药”“抱子观月”等景致,水面上的岩石亭亭而立,如同对望的仙人,背后是被薄雾笼罩的山峦。一只白色的鸟儿飞过来,停在“仙人”头上整理自己的翅膀,洁白的羽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为这片仙谷添了几分灵气。从这里离开,仿佛刚刚结束了一场仙境之旅,心灵被这绿色的湖水洗涤过,意犹未尽……
Tips:
天台山大瀑布门票100元,琼台仙谷65元。联票165元,赠送山顶玻璃栈道(单价80元)。景区内部分路段可以坐付费大巴代步。
台州府城墙门票60元,周边有东湖、紫阳街、巾山等景点。
长屿硐天开放时间8:00-16:30,各洞窟单独收费,可按需购票,也可以115元购买景区通票。
台州美食包括乌饭麻糍、泡虾、蛋清羊尾、嵌糕、沙蒜豆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