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早晨,我漫步在芦苇丛生的河边,脑海中回荡着那首遥远而美丽的诗歌:“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歌一唱三叹,婉约动人,其中惆怅深沉的情感尤其耐人品咂。不知不觉中,诗中的蒹葭、伊人、秋水都变成模糊的背景,晶莹的白露跳到眼前,成为了特写镜头,闪耀着光芒。
暑气消退,秋高气爽,寒气凝结,秋露应时而生。别的季节当然也有露水,不过秋天特有的气场,为秋露营造了最诗意的背景,更能突出秋露之美。秋露清凉,纯净,澄澈,温润,既美在如珠如玉的外形,更美在清冷诗意的神韵。
古人对秋露的感触和描摹十分细腻丰富,也因此留下了无数美好的诗篇。从《诗经》里的《蒹葭》开始,秋露就成为了文人墨客关注的意象,浪漫的诗人借它描绘出太多美好的意境,表达出太多复杂微妙的情感。白居易诗中写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秋夜的露水像珍珠一样饱满圆润,晶莹透亮。秋露那种可触可感的清凉温润,带给人美好的享受,让人无限怜爱。韦应物在《咏露珠》中这样写秋露:“秋荷一滴露,清夜坠玄天。”秋日的荷叶上凝着一滴晶莹的露珠,那是暗夜里从玄天之上坠下的。从天而降的清澈剔透的露珠,落在一片秋日残荷上,多么清幽空灵的意境啊,读起来诗趣横生。周彦邦则借助秋露的寒意表达离别的伤感和无奈,他在词中这样写道:“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医书上记载:“秋露繁时,以盘收取,煎如饴,令人延年不饥。”“百草头上秋露,未晞时收取,愈百疾。”秋露是一剂良药,有助于消除疾病,延年益寿。《红楼梦》中薛宝钗的冷香丸,就是用白露的露水做药引。且不说这些方法到底有没有功效,单单是“收清露”这件事,就是极富美感和诗意的。小小一滴秋露却成了人们生活中的美好点缀,让秋天也变得晶莹剔透,意趣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