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在北京国际文旅消费博览会上,驻足首旅集团展区,手捧着三礼合工作室主理人范毅组装的惊蛰节气小金罐——紫芋金沙松松,不禁感叹。这款甜点可大有来头,由北京市大工匠、北京市劳动模范、西苑饭店西点饼房厨师长范毅精心创意主理,巧用“紫薯、芋头、牛肉松”的搭配,融合多重层次的口味碰撞,冰凉的口感让食材的软糯更加突出,既能消解燥暑,又带来甜蜜滋味。而这一口美味,也让我与西苑有了深厚链接。
西苑饭店诞生于1954年,最初的呈现是由十栋俄式青砖三层建筑组成的围合庭院,71载春秋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和情怀。

大堂内外 苑承一脉堂前情
循着记忆追寻饭店地标,上世纪80年代落成的北京第一高楼——西苑饭店主楼,便转入视野。浅灰色的光洁外立面,线条简洁优雅,宛如一颗历经时光打磨的巨大钻石。楼顶26层的空中旋转餐厅尤为特别,八面八角似凌空的太空飞碟,在卓尔不凡的设计里,流转升腾着满溢的人间烟火气。

华丽的旋转门将我迎进大堂,四方堂正的空间,带来轩敞恢宏的视觉冲击。长达20余米的前台一字排开,尽显秩序感,点缀其间的当代艺术作品,又为空间增添了多元新意。二层回廊环绕,360度连续延展的廊柱下立着16根高耸方柱,廊间茂绿的芭蕉增添了生机;四面敞开的高台上,馨园咖啡厅兼具复古与时尚感。

抬头望去,主楼迎面正上方悬挂巨幅山水画《爱我河山》,这是“长安画派”巨匠何海霞的力作,21平方米的画幅与大堂空间完美契合,大气磅礴、熠熠生辉,堪称“镇店之宝”。我曾多次默立观赏,而今画中苍茫厚重、浓淡相宜的笔墨虽已漫出褶皱,但笔墨间蕴含的对祖国山河的真挚热爱,仍在延伸沉淀。与其相对的,是大堂门楣上方的景泰蓝泊晶工艺画《女娲补天》。两幅画作遥相呼应,悄然为往来宾客解锁着这座宝藏饭店的生命力密码。

佩戴金钥匙徽章的前厅部杨经理似乎看出了我的探寻之意。她告诉我,饭店始终完整保留着初建时的设计,坚守“修复性保护使用”的理念,有相当一部分客房,至今延续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装饰艺术风格:从脚踩的纯毛地毯,到带着原木香气的桌椅与床具;从复古的灯具,到木质朱漆镂雕的工艺美术品;甚至楼层的服务电话布置、移步易景的竹木生漆小画屏,都是当年的老物件。说话间,杨经理将我引领到位于大堂一隅的西苑文化厅,这是2024年饭店为庆祝70周年店庆打造的空间,集店史回顾、名家画作展览、活动沙龙等功能于一体,成为承载西苑记忆与文化的新载体。

店史展厅 苑守初心为人民
步入西苑文化厅内的店史厅,资料翔实的店史回顾墙率先映入眼帘。以流金岁月,回顾历史(1954—1999)、奋楫扬帆,赓续传承(2000—2023)两部分为脉络,娓娓铺展西苑饭店的创业与发展历程。作为首旅集团旗下成员,饭店曾历经苏联展览馆招待所、西苑大旅社等时期,如今以“西苑饭店”之名,由诺金国际管理公司进行品牌管理,现拥有5个自主经营餐厅、600余间客房,以及配套的会议室、康体娱乐设施等。我驻足凝视着墙上的一张张图片、展柜里的一件件实物,在回望振奋人心的历史瞬间中,感受着一代代西苑人的风采和饭店始终不变的经典风尚。

展厅中,一张记录20世纪50年代接待英雄模范母亲的照片格外动人;另一个珍贵馆藏,则是曾下榻西苑饭店的《东方红》演职人员赠送的影片。1964年,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创作排练地点就在饭店青砖楼群,新中国的文艺建设者们在此留下了深刻的创作印记,也与西苑人共同铸就了饭店建设的辉煌篇章……
Tips: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号。
电话:010-68313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