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国家版本馆(国家版本数据中心)是保藏、展示国家版本资源的场馆,承担着国家版本资源规划协调、典藏展示等重要职责,由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组成,形成了“一总三分”的格局。中央总馆入藏版本量1600万余册、上万件展品,它既是中华文明繁荣的象征,又是一座穿越时空的文化丰碑。
驱车抵达北京市昌平区的燕山山脉脚下,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文瀚阁坐落在峰峦之间。中央版本馆内数千万余部的藏品是中华浩瀚文明的见证者,更是讲述者。跟随讲解员,我只能尝试去了解它的沧海一粟。

山水藏书
中央总馆采取中国传统的三进院落式布局,坐北朝南,三面环山。版本馆为何坐落在山岭之中?或许从司马迁的《报任安书》可以获得答案:“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意为完成这部书,把它藏进名山,传给后人,再流传进都市。中央总馆原址是一处采石场,设计团队将建筑融于山水园林之中,相映生辉。建筑群周围还营造出以中国传统藏书文化及相关典故的园林景观“文瀚八景”:比如“汇流澄鉴”,就是从空中俯瞰,两条溪流从建筑群东西两侧蜿蜒而下,在南侧汇聚,池水四周环绕山石、树木、古亭而得名;又如位于文兴楼和文华堂之间的“涵虚秋夕”广场,大小、颜色各异的铜色圆点整齐分布,对应着不同颜色装帧的《四库全书》,仿佛经、史、子、集都摆放在广场上,迎接阳光的拥抱,由此映衬出古代晒书的习俗。

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文兴楼、文华堂和文瀚阁随地势自南向北高低错落,整体建筑风格秉承中国传统,其中文兴楼、文华堂的屋顶雕花采用“回”字纹,寓意中华文化绵延不绝,源远流长。文瀚阁是总馆的核心建筑也是制高点,共5层,设计灵感来源于敦煌莫高窟的九层楼。

西侧的兰台洞库嵌入山体,由天然山体经过开凿改造而成,专门用于保藏古籍版本。洞库有10余个独立库存,其中1号洞库收藏汉、蒙古、藏、满4种文字的《大藏经》雕版,用上等梨木与红桦木制成。2号洞库藏有文渊阁、文溯阁、文津阁、文澜阁四阁真本和《四库全书》,首次展现了“四阁四库”合璧。这些古籍、雕版静静立在书柜上,历经数百年风雨变迁,但依然熠熠生辉,甚至可以隐约闻到幽幽的墨香及木香。抬头仰视顶端,飞天壁画为洞库添色不少,它采用的是敦煌双飞天对舞造型与双凤衔花卷草纹图案,飞天的舞者手持各式各样的乐器,飘逸灵动,其四周的天花流光溢彩,颇有东方美学的浪漫。

何为版本
走进文兴楼,巨幅《山河览胜》壁画尽收眼底,这是中央总馆面积最大的公共艺术作品。画面中,绵延曲折的昆仑山、初升的旭日与在山峦中穿梭的云雾相映成趣,彰显出我国壮丽辽阔的大好河山。

文兴楼内,《版本工艺》《中国邮票》《中国货币》专题展览呈现了从新石器时代至近现代的版本工艺、邮票和货币的发展变迁。《版本工艺》展分为形态、制作、设计、修复4个单元进行介绍。何为版本?来到这里之前,我的浅显认知只局限于书籍和音像制品的版本。其实版本的载体随着发展也产生千变万化,从刻符甲骨、金属、陶器、石板、货币、简牍、纸张,到如今的新媒体,皆为载体。现代化的数字版本则开辟了新的存储和展示形式。因此,一切载有中华文明印记、文化符号和文脉信息的资源都称为版本。

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是版本制作中重要的工艺技术。除此之外,书法、绘画、篆刻、拓印等与版本相关的技艺,也凝聚了中华文明智慧和特色。古籍版本的装帧也颇为讲究,有卷轴装、蝴蝶装、线装等形态。另外,古籍外层还会设计书衣、函套、书匣、书箱等装具,甚至涵盖了装饰,匠心独运,更显美观。

随着参观不断深入,琳琅满目的经典版本形式不断出现在我眼前。然而,再珍贵的版本也难逃岁月长河的侵蚀、损毁,但能工巧匠不断攻克保护难关,修旧如旧,无论是古籍、字画、胶片都能得到妥善修复。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修复技艺也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Tips:
地址:北京市昌平区兴寿镇文瀚路1号。
提示:目前只接受团体预约。
电话:010-58358133、010-58358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