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泉叠翠接云霓,塔影横波入砚池。”站在海淀公园的制高点向西眺望,玉泉山的塔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那抹青灰色正是三山五园最经典的天际线注脚。玉泉山顶的玉峰塔,是三山五园的核心地标,在三山五园的鼎盛时期,从各个方向都可以看到。如今,游人虽不能亲临塔下,但是在玉泉山周边的各处公园欣赏玉泉山和玉峰塔影,反而成为我这次以全新的方式游览三山五园园外园的乐趣所在。

晨光里,我正沿着海淀区西部那条绿道悠然骑行。蝉鸣声声,树影婆娑,车轮下的骑行道被浓密的树荫切割成斑驳的光影,道路两侧的景观在光影中不停地变幻。昨晚的一场雨水,带来阵阵泥土和草木的清香。微风拂过,路旁不知名的野花在风中轻轻摇曳。车轮下的这条“绿道”,全长30公里,串联起了海淀区西部的十三座免费公园,被称为“一道十三园”。我今天骑行的重点就是玉泉山周边的几座公园,尝试着寻找不同的角度去欣赏玉泉山和玉峰塔的美景。

玉泉山与静明园
玉泉山得名于其泉水,因其山风景秀丽,其水清碧似玉,自金章宗在北京建都伊始,这里就成了金朝行宫的所在地。据说金章宗特别喜爱京西的山水,在各处修建观景点和庭院,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留下了著名的“燕京八景”,其中之一便是“玉泉垂虹”。元世祖忽必烈在玉泉山修建了昭化寺;明朝时,玉泉山上又修建了上下华严寺。

清初,康熙在玉泉山南麓建行宫“澄心园”,之后改名为“静明园”。乾隆年间,静明园被大规模扩建,玉泉山周围的河湖地段全被圈入园内,形成“静明园十六景”。静明园主要包括了南山、东山和西山三个区域。南山景区是其中最主要的部分,这里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也是静明园宫殿建筑最为集中的区域。燕京八景之一的“玉泉趵突”和玉泉山静明园最著名的“玉峰塔影”都在这个区域。东西两侧则以起伏的山峦为主,东侧山体比较巍峨,标志性的景观是其北端山峰上的妙高寺和妙高塔;西侧山体地势相对平缓,这里曾建有多处寺庙和佛塔。北侧相互连接构成静明园北侧的天然屏障。

玉泉山和静明园内的寺庙和佛塔,很多都修建于乾隆时期,玉泉山因此又有“塔山”之称。如今,我们在玉泉山周边能看的主要是其中的三座塔。作为玉泉山的象征,耸立在玉泉山主峰之巅的玉峰塔无疑是三塔中最顶流的存在。乾隆下江南时,对江南的景色和园林非常喜爱,因而在乾隆年间新建和扩建的三山五园皇家园林中到处可见江南著名园林和景观的“高仿版”。玉峰塔位于玉泉山香岩寺中,是仿当时镇江金山寺慈寿塔所建。塔高47.7米,共7层,是一座八角形的楼阁式砖塔。

玉峰塔北面的妙高塔是北京现存的四座金刚宝座式塔之一,洁白的塔身和独特的造型很惹人注目。与传统的中式佛塔不同,妙高塔是一座缅式佛塔,是为了纪念1770年对缅作战胜利,仿缅甸木邦的佛塔所建。在玉峰塔的西南侧,还有一座汉白玉塔,名叫华藏海塔。这座塔原位于玉泉山华藏禅寺内,由汉白玉石雕琢而成,塔上的石刻展现出了非常精湛的雕刻艺术。
除了这三座塔,还有一座圣缘寺琉璃塔位于玉泉山西麓,因为位置较低,从外部一般很难看到。
清末,在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两次劫掠中,玉泉山和静明园也都未能幸免。园中建筑基本被毁,藏品被抢劫一空,就连寺庙和塔身上的佛像也都被凿挖抢走。
新中国成立后,玉泉山上部分重要景观如香岩寺、上下华严寺、妙高塔等建筑得到了修复。如今,玉泉山和静明园并未对外开放,无法亲身领略玉泉山和静明园的湖光山色和文物古迹无疑略显遗憾,因此能近距离地欣赏玉泉山顶的玉峰塔就成了我和很多游客打卡玉泉山的最大心愿……
Tips:
交通:玉泉山周边交通管制较多,建议坐地铁西郊线前往。开车可停在中坞公园东北停车场,马路对面就是北坞公园南门。
路线:西郊线颐和园西门站-北坞公园东南口-高湖塔影-金山寺-稻田-公园北口-金河-两山公园-玉峰塔影-稻浪留香-公园西南口-影湖楼公园南园-地铁西郊线茶棚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