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宁寺双塔,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城南关土垣上。双塔均为八角形楼阁式砖塔,东西并列,原为天宁寺附属文物,现寺毁仅存双塔。西塔建于宋至道元年(995年),东塔建于宋熙宁年间(1068-1077年)。2006年,双塔得到保护性修复。天宁寺双塔是阳泉地区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也是平定县城的标志性建筑。

双塔以其历史悠久、舍利传奇、建筑奇崛闻名。苍茫的天际线下,太行深处的古州平定城中,双塔宛若两位穿越时空的老者,静静地伫立于岁月的长河之中,游人至此,或驻足仰望其巍峨,或绕塔漫步寻幽,无不沉醉于一种难以名状的宁静与祥和之中,体验着其深邃的历史与文化韵味。

古朴典雅 轮廓形制珍贵至极
“三晋文化数二定(平定、定襄),二定之中数平定。”历史上的古州平定,有着“文献名邦”的美称,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文脉绵延,书香四溢。今天的古城,已是高楼大厦林立,然核心区域南城城关上城街一带有幸留存着阳春楼、石板路、成片的老民居,更有天宁寺双塔屹立于此。漫步于街头巷尾,仿佛在与古迹对话,感受那份沉淀千年的文化底蕴。

有幸请到了山西知名的建筑设计师、古建筑专家罗巍带领我们参观,罗巍老师曾于2005年主持制定过天宁寺双塔的维修方案,并著有《平定天宁寺双塔》一书。跟随罗老师,穿过阳春楼的门洞,沿着石板小径前行,豁然间,两座巍峨挺拔的古塔赫然出现在眼前,这便是天宁寺双塔。两塔东西相向,相距30余米,造型古朴典雅。斗拱飞檐,塔身上雕有直棂窗和板门,门楣上门簪古朴,板门上门钉楚楚,门扇半掩,甚为精美。西塔每一层的窗棂图案,每层花样皆不同,或鱼鳞型,或元宝型,或方格型,庄重里透着柔美雅致。东塔则统一采用简洁竖条设计,而檐下比西塔多了角梁风铃,因此显得格外华贵风雅,多了一丝韵味。两塔高约21米,形制基本相同,均为八角形仿木制楼阁式砖塔,但东塔为实心塔,而西塔为空心塔。共有4层,每层带有平座,平座为宋代特有,仿佛门窗下的阳台。双塔层数特殊,轮廓形制奇特,在全国各地没有与其相似的造型,可谓珍贵之极。

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在塔身上,为双塔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更添了几分神秘与庄严。两塔相对屹立已有千年有余,塔影斑驳,与周围的绿植交相辉映,站在塔下仰望,不禁让人感叹于古人的智慧与匠心,以及那份跨越时空的坚韧与信仰。

世所罕见 雌雄双塔蕴藏深意
跟随罗老师边看边听他的解说,受益匪浅。天宁寺双塔的建筑结构严谨,设计巧妙,浑朴而不失精细,凝重而透出飘逸。在民间,天宁寺双塔俗称为“雌雄塔”或“公母塔”。“雌”和“雄”,是生物界才有的概念,为什么将这对双塔叫做雌雄塔呢?罗老师细致地为我们从双塔的细节处一一对比进行了讲解。

中国文化是具有方向性和空间感的文化,因而并列的双塔,居东的塔为阳,在西的塔为阴,而“阴阳”又与“雌雄”对应,由此,东西双塔单在方位上,已具备“雄”“雌”之别。再细观东西两塔上的飞檐斗拱,最特别之处在于,东塔为单,西塔为双。东塔之上,斗拱以单块砖石精雕细琢,线条流畅,棱角分明,仿佛自然生成,透出一股雄浑与力量的“阳刚”之气。而西塔斗拱,则采用双砖合并雕制,两块砖石天衣无缝地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温婉细腻、和谐共生的“阴柔”之韵。这不仅仅是建筑技艺的巧妙之处,更是古人哲学思想的深刻体现。在古人的世界观里,单数为阳,双数为阴,是宇宙万物阴阳调和、雌雄相依的哲学象征。因此,这两座塔,一阳一阴,一雄一雌,相互辉映,共同诉说着古人对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的理解与追求……
Tips:
景区:全天开放,无门票。
美食:平定过油肉、豆腐丝、酿白菜别具特色,平定“三八席”不可不尝。
特产:黄瓜干、水磨面、平定砂器等。
周边看点:娘子关、固关、狮脑山森林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