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有《旅游》看天下
1979我们创刊
贴着中轴逛斜街
作者:杨乃运
来源:旅游杂志社
发布时间:2017-05-16 10:29
    看地图 , 贴着北京中轴线 , 西城区范围内的街巷胡同 , 还真没几条是正南正北的。有名的烟袋斜街,竟看着还是比较正的 ,大金丝、前海西沿前海南沿北沿、后海南沿北沿鸦儿胡同鼓楼西大街无一不斜 , 斜得还挺邪乎。这是因为水的缘故 ,谁让它们贴着前海后海呢。贴海的斜街都有逛头 , 太有文化内涵 , 有嚼头 ; 经过了多次整修 , 整洁又漂亮 , 还有时尚新潮之风猛往里钻 , 熏染得你不想跟着新潮都不行。那就可着心地逛吧 !






 
烟袋斜街的味道
 
    我是喜欢逛街看热闹的人,但热闹和热闹真的大不一样,有的热闹你喜欢,有的热闹就让你心烦。
 
    去烟袋斜街数不清有多少次了,爱逛,那儿的味道对我的脾气。它是特别有文气儿有历史的热闹。它戴着头衔,头上有桂冠,顶着光环,如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如北京城最古老的商业街。这些头衔是果而不是因,头衔和光环对从来没去过不知烟袋斜街怎么回事的人才有吸引力、号召力,那是招牌的力量,而对常逛那儿、喜欢那儿的人,用得着吗?没招牌也照样会去,离不开的。


 
    我并不以文人自诩,文人是细发人,精致,从外到里,从上到下,从举止到言辞,什么都精致。我是粗粗拉拉的一个人,只是架不住好读点书,好往漾着文化味的地界里钻,是闻着味儿附庸风雅的那种。烟袋斜街是文化商业街,有卖字画卖文玩的,有卖青瓷旧货的,有卖民族民俗工艺品的,有卖风味小吃风味美食的。有的摊点铺面,卖的国画,我还真瞧不上眼,嫌匠气,其他什么画,哪怕看着就是年轻人的涂鸦之作,也觉着舒坦,透着朝气,透着活力,透着追求,是在往艺术上奔。哪位艺术家没有过稚嫩的时候!大批量的国画里透着一种懒惰,抄袭成性,总是踩着別人的脚步,题材技法都不思进取,还流水作业。油画也有这毛病,不过油画总得下点功夫才能临摹出来吧?我最喜欢逛的是卖牛皮封面本子的店,大号的牛皮面本子让我想入非非。是看了科幻或者探险影片之后添的毛病,探险者总是先得了一本前人留下的书,厚厚的,牛皮面,里面文字是手写,图画、地图、线路图全都是手绘,不凡的经历,解不开的谜,传下来或不经意间被后辈发现了,激发了有志的后辈的使命感,去解埋在手书和过往时空里的秘密。我能不能在厚牛皮做封面的老糙纸本上也写这样一本书?没值得一写的经历,也不会画插图,把牛皮本摆在书架上书橱里看着不也挺滋润的吗?至少是文人才有的摆设,它很有古董味啊!火柴盒店,火柴盒商品,开店的怎么想的!洋火时代离我们越来越远了,年轻人有几个还曾见过洋火和洋火盒的。把洋火盒打造成文化商品,大小尺寸都有,多样化,图案也多样化,语录也尽情地招呼,这是怀旧还是创新?不是借尸还魂,是借尸充魂,多新潮的旅游文化商品!烟袋斜街里搜寻卖烟袋的铺子,那是一种文化的搜寻。旱烟袋、水烟袋、烟斗、鼻烟壶、烟袋包、火镰、烟丝盒……水烟袋有没有地域性、民族性?北方自古就有水烟袋吗?装饰中究竟有多少花活?店商们能收集来多少种造型多少种款式多少种材料的水烟袋?旱烟袋的烟锅烟嘴儿烟杆里有没有学问?学问有多深?烟斗可是工艺品,过去的宫廷里用烟斗吗?看的资料多了会对每家烟具商铺都有一种遗憾,想看到的没有看到,当然也有不少意外和惊喜,它们的售卖品就是你的收藏品,总有让您眼睛一亮的玩意儿。广西、贵州、西藏的民俗工艺品也跻身在烟袋斜街了,“天堂眼”店铺里是藏族服裝的天堂还是民俗用品的天堂还是宗教艺术的天堂?






 
    清晨的午间的傍晚的烟袋斜街是不一样的,不仅是光色的变化、色调冷暖的变化,还有人流的变化、静喧的变化。晨光朝霞中的烟袋斜街更具古意,店铺还没有开门,建筑在唱主角,红黄色调的古典阁式楼、青灰色的民国小洋楼、新潮门脸朴旧门脸的四合院临街房在霞晖的暖光中各有各的特色味道,街中心清舒而宽阔,窄街处更多的是幽深,三两走过的人都是逛客,他们的各色衣饰成为古街清韵中的生动点缀,勾连起满街时光之脉,让渗融在街巷空间和物物中的时光立体起来。








 
    烟袋斜街是个烟袋形街,东北西南走向,全长不足300米,烟嘴儿在东头入口,那儿有一座标志性牌坊,面向地安门外大街,口内临街的铺面台基都高,台阶也高,街面显窄,窄而高把耸而深的感觉突出出来,两旁建筑拔天耸地的。斜而细长的街道是烟袋杆儿,烟锅是西头与鸦儿胡同小石碑胡同相接的地方,它向南拐向银锭桥,口儿很大,很容易让人想到烟锅。烟袋斜街的象形性和它在清代以烟具为主打商品烟铺扎堆儿的文化商品街特性,使它在清末有了烟袋斜街的名称,此前它叫鼓楼斜街。清代的烟袋铺为什么在这儿扎堆儿?是联想力引发的创意?像烟袋的街不卖烟袋卖什么的一种执拗?在烟袋形的街里求烟具商品的风水?卖烟袋生意就好做,生意就旺?






 
    烟袋斜街成商街是在元代。它在前朝后市的后市部位。曾经的地安门百货大楼离这儿不远,20世纪60年代百货大楼施工时发现了元代海子的石驳岸遗迹。石驳岸在百货大楼处,什刹海的水面远比现在宽得多,烟袋斜街当时的地貌和街市的形成令人猜想。到烟袋斜街溯古也是一趣。元代的古很难找到了,明清的古抬眼即是,从银锭桥上望斜街入口,东北方向的鼓楼嵌在街景里,斜街街景独具风韵。石造的银锭桥也为斜街增色。烤肉季的那栋古典式高楼就更不用说了,它是一面临海一面在斜街里的,临街的窗口外总见拥着人,买烤肉买包子,嫌凉的话那儿现场现时给您免费加热,服务周到。近年斜街里出现了大清邮政信柜,您不能不过去看看。门脸是古建式装修,红漆木门窗,悬白字蓝底匾,立古铜色雕龙邮筒和一个留长辮子的前清儿童塑像,里面半人高的3米长的木头柜台,柜台上面还立着古铜色的栅窗,墙上布邮政发展史展板,柜台后的戴牌牌的工作人员是邮政局的正式员工,卖以北京题材为主的明信片,也可在明信片上盖邮戳,寄信的事儿这儿也管,就是不能寄包裹开展邮局的其它业务,是以展览为主的。实在是怀古性一景,就是不知建得有没有依据。清代时这儿有过邮政信柜吗?






 
鼓楼西大街只卖乐子的茶楼
 
    我对鼓楼西大街印象深刻,一是它斜得特耀眼,望着就斜,一点不含糊,而且比较长,从鼓楼一直斜到了德胜门;再一个就是在街旁的嘻哈包袱铺里听过一场相声晚会。
 
    我听嘻哈包袱铺的相声那会儿郭德纲相声已走红好几年了,好像只有郭德纲们正红着,侯宝林大师远离我们而去,马季也作了古,姜昆那一茬活着但总有淡出舞台的印象。他们的路子欠野,太循规守矩。骤然听到北京还有个嘻哈包袱铺,风靡着与郭德纲们不大相同的80后相声很感意外。


 
    找嘻哈包袱铺并没有费多大功夫,走到鼓楼大街,打听广茗阁,打听嘻哈包袱铺,随便问谁,只要是当地人,立即指道,说从鼓楼沿街向西,没多远儿,看到路两边满停着车的地方就是。
 
    听了一晚相声,深深的感触是,这里的相声是有点另类,但它不只是80后们演出和娱乐的地方,那些相声另类到谁都能接受,并且喜爱,因此才在当地广有人缘。

北京旅游网 京ICP备17049735号-1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5003号

版权所有: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宣传中心(北京市旅游运行监测中心)